碳纤维布加固数据中“K”是什么意思?
来源:
沐风原创
日期:2023-06-28
属于:公司新闻
碳纤维布的K是什么意思?代表着什么?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,极端天气也不断增多。在这个季节暴雨,台风,干旱时常一起“随机播放”。在这类极端天气的影响下,建筑也不断经受着考验。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意识到未雨绸缪的重要性,提前对于建筑的关键部位,易损部位进行加固。这个时候,作为新型的加固材料,碳纤维布就大展身手了。因为碳纤维布的独特性能,能够胜任很多环境下的加固工作,而深受广大施工单位的欢迎。可是,大家在购买时会发现,碳纤维布有着不同的K数?那么这个K是什么意思呢?
按碳纤维规格分:1K、3K、6K、12K碳纤维布及大丝束碳纤维布(例如15K,24K,甚至是48K)。 “K”,它代表的碳纤维布的规格。碳纤维布是由一束束碳纤维丝织造而成,1K代表着碳纤维布其中一束纤维丝里包含了1000根丝,那么3K就代表一束里包含了3000根炭纤维丝。
一般来说【K数】是指一束碳纤维中有几千根的单丝。3K就是指一束碳纤维中有3000根单丝碳纤维,12K就是指一束碳纤维中有12000根单丝碳纤维。
从上文的定义我们很容易得出,K数越大,所对应的碳纤维束就越粗。那是不是丝束越多越好呢?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部分厂家在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,制造低劣的碳纤维布一般使用大丝束碳丝,手感不好,硬度大,且厚、密实,与胶的浸渍性差。用于结构加固是非常危险的。而小丝束更贵,小丝束碳纤维在工艺控制上要求严格,碳化设备造价高,生产的碳纤维布成本高。在如此繁多的类目中,其中尤以12K碳纤维布为性价比最高。
要生产粗细不同的纤维束,所使用的碳纤维根数也不同。如果是制作粗纤维束,也就是大K数的纤维束,要使用的碳纤维自然就比较多,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强度的变化。真正衡量碳纤维强度的是T值。
T值是日本著名碳纤维产商东丽公司TORAY订下的 "碳纤维型号",也是行业内通用的等级标准。
举例来说:T300/3K ,T300/6K ,T300/12K,它们的强度都是一样的,差别只在碳纤维的粗细。3K织出的碳纤布相对细致,所以在材料,强度相同的状况下,价格上3K通常会高于6K、12K。
当然,判断碳纤维布质量的好坏仅仅靠K值和T值是远远不够的,选对厂家是关键。